【第廿五回】故宮奇緣藏珍寶,古今⼀脈演真道

我們現在有美術史可以研究、比對,能夠去觀察⼈類美術活動的脈絡,我想站在研究的⾓度上,是有必要去關聯這些藝⽂活動,也可以使⽣在當代的我們有個明確的⽅向去傳承與創新。加上現代資訊爆炸與容易取得,稍不留意,常常會因為表淺的感官刺激,⽽忽略了深層的⽂化記憶。

⾝在台灣,有國立故宮博物院將歷史的記憶保存著給我們去親近,⻄⽅美術史的學者⼀致認為,故宮⽂物的遷移是藝術史的⼀⼤奇蹟,甚⾄不約⽽同地提到,要研究中國美術史,必先到台灣朝聖。1935年,倫敦曾邀請故宮參展,短短四個⽉就創造40萬⼈次之多!以故宮的藏量,全部展⼀輪需要花費18年,我想⼈⼀輩⼦⼤概要看三輪,剛好分為老、中、青三個時期,不同的時期我想會有不同的體會,也更能夠了解真正中華⽂化的秘密精髓。

每次到故宮博物院,我⼀定會將常設展走⼀遍,從商代走到清代,再由宋代逛回史前, 利⽤縱觀的⽅式,可以對華夏之美⼀⽬了然,從漢代⽟辟邪的線條,對應到商代亞醜⽅簋的紋飾,他們竟然有著同樣的張⼒;從北宋的汝窯蓮花式溫碗,對應唐代懷素的⾃敘帖, 都有著灑脫純粹的情懷。當整個串下來看的時候,每次走在故宮裡頭,都有著不同的驚喜!裡頭廣度與⾼度,或許⽂獻所流傳記載的,不能及其中之萬⼀。舉例來說,⼀句「定器有芒不堪⽤」,就讓多少⼈對定窯產⽣了極⼤的誤解,若帶著成⾒去看定窯瓷器,或許很多細節在不知不覺當中,也都被我們忽略了!

我深深覺得最能代表中華⽂化的就是⼀個「道」字,這個道字和⽇本的「道」不同,⽇本的「道」,利⽤專注的⼼態操作儀軌,來達到與⾃性合⼀。比如,以香道來說, 分為「御家流」與「志野流」兩⼤分⽀,分別代表繁華與極簡。各有各的規矩與定義。這些就是⽇本的「道」,雖然終點不知道在哪,但是路徑已經明確描繪出來,這也是其中最⼤的魅⼒!

中華⽂化我覺得不太⼀樣,因為它摸不到也看不到,道德經開宗明義:「道可道,非常道。」也因為如此,它只能⽤感受的,我覺得,從所有的⽂物上來看,它們都點出了⼀個共通點,它點出了平衡與歸屬。每件創作,都在創造⾃⼰的家,也就是內⼼的天堂。也因為如此,中華⽂化不是繁華也不是極簡,說中道甚⾄還不對味兒,它或許代表著全部,不定義的包羅萬象。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中華⽂化不滅的原因,放開雙⼿、兼容並蓄,即便元清兩代入侵,它並沒有顛覆中華⽂化,⽽是增加了它的精彩。

當然我們都明⽩所有藝術本來都指向表達內⼼純粹的感受,不管⽇本、德國、義⼤利或者中國,都⽤各⾃的⺠族特⾊做出各式各樣的創作,但我覺得當⼤夥兒都在往國外追求時,我們是否忘記好好去咀嚼與我們⾃⼰關係最直接的中華⽂化?我們的⽂化美學很深、很廣,但不可否認的,它真的有很⼤的吸引⼒、很美,它很值得您跳進去, 徜徉在他的懷抱,只要你願意,嘗試在其中不斷探索,進⽽找到⾃⼰獨⼀無⼆的藍海。

因為…尊重歷史,才有美好的明天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