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l
  • 㚕磬創作生活
  • 收藏與美學
  • 知識庫
  • 茶具之美
  • 青閑論話

喜歡藝術,您可以不必像大收藏家一樣廣為收購,但即便是一個小陶杯,除了表層的技術之外,我們也要很清楚地去探究、感受與體會作品深處傳遞出:與自心的情感共振。有了這樣認知,慢慢培養基本能力之後,您也能夠信任自己的感受,判斷出一件作品的層次高低。...

我們真的沒有自己想像的那麼不懂藝術、不懂美。日前與友人用餐,酒足飯飽之際,到附近公園散散步消化一下,發現這公園樹種頗多,各有各的美,甚至有塑型奇特精緻的松樹,不禁駐足靠近欣賞一番,斜陽從一旁撒落,為婀娜的樹幹鑲了一圈金黃,令人陶醉。...

構成藝術的流傳,需要有 3 個重要元素,分別為:藝術家、使用者以及欣賞的人,簡單來說,所有的文物的流傳,都是出自於為了改善生活的原始慾望,加上人為的使用,最後因為欣賞,輾轉留存典藏,這方面在工藝美術上更為明顯。...

既然把創作當成一輩子的事,若刻意保守自己的創作風格,不嘗試突破,真的是一件異常無聊的事,我也曾經想過,規劃出 5 年期間要呈現的風格,或是將已經熟悉的技法做複製,不管怎麼做,最終的作品出來,即便看似很完整,也都讓我覺得索然無味,無法感動自己。...

近幾十年來,由於工業化的發展,窯的設計也隨著科技進步有了極大的突破,大多數的陶藝家已經能夠用很熟稔的技術來控制窯溫與還原的升降曲線,但由於每個陶藝家都有自己的獨特釉水配方,所以嘗試出合適的燒窯曲線,搭配適當的釉水配方是每個陶藝家得花一輩子去研究的功課。在科技發展、知識普及之後,陶藝的發展若能夠繼續傳承文化的高度,汲取數千年不斷的美學滋養,停止神話創作的工具,回到作品本質上面,也許,陶藝也沒那麼難了。...

燒瓷的人假如文化積累不足,很容易陷入考古瓷片、窯址的迷霧當中,當我們拿著一塊小瓷片不斷的比對、分析與研究,試圖去作出一模一樣的陶瓷,這就好像我們想了解古埃及人的長相,卻從研究木乃伊的長相入手,然後說這是埃及的美女的標準,這不是很怪的一件事嗎?我認為,古代的文物是讓我們除了文字以外,多了實物讓我們更有畫面的去看見古時候的生活樣貌,若以古物作為標準,這就不免被認為本末導致,譁眾取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