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陶藝品鑑賞達人?從認識土開始。

陶瓷土的礦物成分很複雜,主要由:水雲母、 長石與石英等諸多礦物混合而成的砂質粘土,其中含鋁量低、含鐵量高,陶瓷土與景德鎮的白瓷土又不相同,先了解陶瓷土就能夠對陶藝品更加了解。

每一件精美的陶藝品其實都需要多種因素及複雜工序所構成,若將其簡化來說,就是火、 土 與釉三種元素的結合!其中「火」的元素,在燒窯的過程當中,將「 土 」焠煉成瓷,把原先不互融的「釉」 水,精煉成漂亮的釉彩外衣。

所以,一件完整的陶瓷作品,除了大家熟知的窯火控制、可見的外觀釉彩,其中,那藏在釉彩底下的『土』與前兩者並列,更甚至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基石。

除此之外,如果您想知道如何欣賞陶藝之美,從認識陶藝品中的土開始是最快、也最根本的方法。 很有趣的是,神話故事「女媧摶土造人」加上中國五行論以「黃土居中」,好像中國人天生就被設定成:懂得怎麼玩土。

藉由今天的文章,你可以更知道一件陶藝品當中,土到底扮演什麼角色,他可不是隨便挖一塊陶土捏一捏,就可以的喔! 

本篇文章快速導覽

陶藝品中土的調性

從古至今,無論低溫陶到高溫陶瓷,『土』都是最基本的元素。不過,若我們只把土當作讓釉彩吸附與表現的一個載體的話,那對陶藝只能算了解一半。

漂亮的陶藝品,需要正確的土來打底

陶瓷土本身的成分、質感以及顏色,都決定 了一件作品基本的調性。以樂團來比喻,土就像是樂團裡鼓手,鼓手的拍子落點,基本上就決定了一首曲子的曲風,如果搭配不良,比如:鼓手打著華爾滋的節奏,其他樂手卻彈著 Tango 的旋律,豈不荒腔走板?

陶瓷土之於陶藝品,就好像鼓手之於樂團一樣,支撐著整件作品的美感骨架。

現在陶藝品的土一定比以前好嗎?

陶瓷用的土,隨著科技進步,這幾千年來不斷有新的土方出現,但,並不是越新的就越好。比方說:適合拿來做植牙的瓷土,不一定適合拿來燒青瓷,可以從燒窯的經驗發現,科技的進步並不即等於藝術的高度,否則青瓷的最高峰就不會停止於兩宋,而明清兩代都無法超前了。

若撇除文化素養的內在因素,單純以陶瓷土來探討,明清兩代燒製的青瓷為何無法超前宋代呢?原因之一就在於:土太乾淨了!

陶藝品:土的去鐵技術

中國陶瓷史記載,約在北齊(西元 550~577 年)時期,陶工在「偶然」發現了陶瓷土中的鐵元素會影響瓷器表面的色調。

陶土中有一點點這個鐵礦,整個顏色就會偏

所以能夠找到鐵元素較低的區域的土,就容易發展出大窯廠,除此之外,大窯廠還可以替國家賺進大把銀子。有部連續劇「陸貞傳奇」就是這樣演的,劇中的時代就是北齊,女主角陸貞是位對燒瓷特別有興趣與天份的女官,在那時代不曾有過雪白色的瓷器,有一次她跟男主角口角過程當中,不小心發現瓷土當中竟然含有鐵份。

後來陸貞嘗試利用磁石,先重複淘洗陶瓷土,將其去除鐵質,再用淘洗過的土來製坯,經過燒製之後,件件作品都白淨如雪!在那原只有泛黃的陶藝品的年代裡,北齊開始外銷白色陶瓷品到西域,也因此國庫大大豐收。

陶瓷土與白瓷土

自從掌握了陶瓷土去鐵的技術,直到北宋的汝窯,基本上都是使用這樣的土來燒製陶瓷,有人稱作這樣的胎土是「香灰胎」,就是白中帶點灰灰的顏色。其實,陶瓷土的礦物成分很複雜,主要由:水雲母、 長石與石英等諸多礦物混合而成的砂質粘土,其中含鋁量低、含鐵量高。

此外,陶瓷土與景德鎮的白瓷土又不相同,白瓷土亦稱做高嶺土,是含鋁量很高的土,其中鋁及矽的含量高達 90 %,相對於傳統的陶瓷土,是相對乾淨、低雜質的土礦。

白瓷

(諸多釉色系統的統稱)

青瓷

(一種釉色系統)

英文名 China Caladon
胚土 瓷土,偏石質的胚土 陶土,含鋁量高的高嶺土
釉色 透明釉,含鐵量低的釉 草木灰,含鐵量高的釉料
審美 裝飾技法,注重繪畫情境 意境質感,注重釉色質感

由此可知,陶瓷土與白瓷土雖皆為製瓷的土礦,但二者的成分差異極大,白瓷土特性是純淨、金屬成份高,陶瓷土的特性則是雜質多、石質成分高。所以,雖然都是土,但調性、質感與適用範圍有著從根本就不同的差異。

青瓷中的土

前面說到了北齊(西元 550~577 年)發現了陶瓷去鐵的方法,由於當時的青瓷釉色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南北朝時期的青瓷作品上都會有許多捏塑造型作為裝飾。主要是當釉色漂亮,外型就會趨近簡單,釉色普通的時候,陶藝品的造型就會相對繁複。

經典的釉色,搭配簡單線條,更顯大器。

陶藝品當中,偶然出現的青色,即滿足了早期文人雅士對玉與大自然中的青色之嚮往,而隨著掌握土礦經驗的累積、窯火控制與釉水配方的突破,直到宋代總算達到了土、火與釉的最完美搭配。客觀技術的到位,輔佐了主觀情感的發揮,所以兩宋時期青瓷釉達到了歷史的高峰!

由於宋代的青瓷中使用的土方只是做了去鐵的動作,還是保存土中大量的其他礦物元素(比如:游離石英、雲母或長石礦等等)。

這些元素在高溫燒製的過程中,會與表面的釉彩產生許多複雜的化學變化,可能產生大小氣泡、元素再結晶,更甚是釉彩細微層次再提昇等微觀的變化。也正因為蘊藏了許多的細節於 其中,有些人在第一眼看青瓷作品時,心情可能不容易有很大的震撼,但往往隨著日積月累的接觸,發現手上這件青瓷器百看不厭,反而是越看越有趣。

那種無法一次就一眼看穿的氣質,總是令人回味無窮。您也知道,真正的氣質美女,就是無法讓人一眼看穿的!

到了南宋期間,陶工甚至一反常態,甚至使用了含鐵量很高的紫金土,燒製出前所未有的特色 「紫口鐵足」,與北宋汝窯天青分庭抗禮,開創了南宋官窯青瓷的典雅端莊氣質。而這一切藝術美感的基礎,都源自於土中成分的奧祕,我們可以說:土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默默做工,不為人所知!

㚕磬窯_青瓷_創作

白瓷青瓷各有所長

白瓷土獨佔鰲頭

元代時蒙古人入主中原,騎在馬背上的蒙古人,喜愛藍天白雲的純淨,元帝國與崇尚道家的宋代人不同:「宋人崇青,元人尚白。」景德鎮的淨白瓷土順理成章的入主新一代官窯,青瓷失去了主觀的追求,及客觀的條件支撐,亦是由元代開始,在瓷胚上繪畫漸漸成了主流 ,陶藝品的陶胚,變成了一張畫布。

也因為如此,陶瓷的土胚越發要求純 淨度,因為越乾淨,就越不會干擾瓷胚上面的作畫,即便是不作畫的單純白瓷,都希望不要染上一丁點的青黃色。

明清兩代陶瓷科技的發展迅速,雖因越純淨的土越需高溫窯火才能將其瓷化完成,但科技的進步除了提高了土的精煉,窯火的控制也是更加純熟與突破,在當時,白瓷要燒到一千三百度以上已經是件很簡單的事情了。

因為瓷器追求純白、快火高溫以及純淨的高嶺土等等外在條件,皆不利於青瓷釉的發展,是故,在宋代之後的幾百年,青花與彩瓷的異軍突起,簡直把青瓷壓得喘不過氣來…

現代的陶藝品

陶藝品的土胚

現代陶藝品,自己配土,做出想要的表情

這幾十年來,全球藝術生活化,帶動了創作的自由與開放,藝術已不單單只為王公貴族服務,美的標準已不像古代一般的由官方來制定,也正因如此,陶藝的發展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現代的陶藝品創作, 不能夠單純去買一個白胚,上面噴上個釉彩就好了。有意識的陶藝家,會選擇各種不同特性的土,利用特定的比率混合,調配出合適的礦石比率與乾燥收縮率!

甚至,在青瓷釉的系統中,還得計算陶瓷土在燒窯過程中各階段的熱脹冷縮比率來調整開片,選用適合自己作品的土,搭配自己調配出的釉藥以及數百窯的燒窯經驗,終將完成令人讚嘆的當代陶藝創作。

下次,看一件陶藝品時,拿起它,看看底部露出來的土胎,可以從重要又根本的土開始認識眼前的作品, 會看土,您就是專家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