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源探索成吾師,破我創新為此時

范寬曾有⼀句名⾔:「師古⼈不如師造化,師造化不如師⼼源。」點出了中國⼭⽔畫的感受與原則。由於古時候的⼯匠訓練與現代不同,可能⼀百個從事⼿⼯藝的⼈, 能夠真正成為藝術家的或許不到⼀位。我發現,⼀位⾝懷絕技的⼯匠,若開始將⾃⼰的技術與創作成為⼀⽣的志業,⽽不單單只是謀⽣的⼯具,他將開始創造歷史。

師⼼源意指著明明⽩⽩⾃⼰在做什麼,不管現代與古代,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以古時候的⼤環境來說,要突破與創新並不容易讓社會所接受;反觀當代許多標新立異的創作,有時令⼈瞠⽬結舌,作品導覽充滿了⾃圓其說,我想這也並非師⼼源的本意。

米開朗基羅23歲的成名作Pietà,則是師⼼源的傑作之⼀,這件作品,雕塑⼿法精湛, 其中聖⺟年輕、美麗,似乎靜靜地欣賞著耶穌的⾝體,畫⾯感受不到⼀點點的哀傷, 把他⼼中對宗教的定義,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與傳統的做法⼤相徑庭,以當時15世紀來說,不管對社會與教廷來說皆是極⼤的衝擊,運氣不好的話可能米開朗基羅將被教廷處死。所以當時主教詢問米開朗基羅為什麼會如此創作,米開朗基羅認為,聖⺟是「聖靈受胎」,所以在他的⼼中,聖⺟是永遠年輕且智慧的。或許這樣的⼤膽創作, 才能真正的帶動新的藝術創新。

我常說:站在歷史的肩膀上思考創作。⾝處現代的環境,觀念⾃由開放、多元融合, 或許因為如此,藝術⼯作者常忽略了傳承⽽不⾃知。縱觀中⻄⽅諸位⼤師,無⼀不是深其技術然後廣其寬度,最後⾃成⼀格。師古⼈之法,除了讓我們可以快速累積前⼈的智慧與美學之外,也是藉由技術的學習、重複的練習,這個過程可以讓⼀位學徒焠鍊⼼性,進⽽找到⾃⼰的天賦,這就是師造化的開始。⼀位師造化的⼈,套⼀句圈⼦裡常說的就是「有天份」。這樣的天份可以讓藝術家在市場上遊刃有餘、衣食無缺。但,試想⼀下,是否這樣的天賦反⽽讓⾃⼰無法突破?反⽽縮短了創作的⽣命週期。或許,當出現這樣的念頭,就是藝術家師⼼源的開始了。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