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璞玉雅石磬聲揚,超越時空彩虹光

若注視一下母親的手,可能都會看到一個玉鐲子。中國人喜愛玉器,可以追朔到兩千五百多年前。我們對玉器的審美觀,隨著悠悠歲月從遠古、過去到現在,也許有所不同。但喜愛玉石的情懷,卻已深深地植入了我們的DNA。所以活在現代的您,喜歡玉器,本是如此自然。

中國人把玉定義為「美的石頭」,與⻄方不一樣;⻄方人欣賞玉石是從硬度來區分。由此就可看見東⻄方文化的差異。我想「美」的定義很難用簡單的一兩句話去詮釋,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用更多的感覺去體驗「美」,而不只是流于眼睛的視覺。所以,「美的石頭」就不單單僅止于於紋路與花色,我想從歷史的經驗切入。由玉的審美,似乎更擴展了我們藝術賞析的視野。

遠古時期,祖先們崇尚「玉之德」,當時尚未發展出孟的儒家思想。「德」最早代 表著「天賦」,他們深信,玉器蘊藏著日月精華,藉由佩戴,可獲得自然靈性的力,甚至達到神人合一。我們摒除迷信的層面,其實這個觀點是非常科學的。現在常講的自然療法、氣功、森林Spa,不就是連結自然元素進而平衡自我的能量嗎!所以,此時對於「美」的認知,就是回歸本質與崇尚自然的想法。

到了漢代之後,玉之德逐漸變成儒家思想的品德,從較感性的靈性層面,轉向較理性的生活態度。於是,玉的特性衍生出代表君子的智、仁、勇、義、潔等情操,此時 「美」的認知,或許是一種態度。所以您是否發現,有的人會很自然地散發出一種魅力,令人想要親近。

不管您是否讀過《紅樓夢》,總是對住在瀟湘館的黛玉又憐又惜。曹雪芹的筆中並沒有對林黛玉的出場有過詳細的穿戴描述,看完八十回,總覺得黛玉就像個白衣仙子般的夢幻。我想,這是中國式的美,是一種摸不到、看不到的美,但感受卻是如此真實。

藉由對玉的欣賞,從遠古大地自然的情懷,到過去高風亮節的生活態度,我們不禁發現,真正的美在於過程,那是一個時間與空間的綜合表現。欣賞一件作品,我們或許只能「看」見最後的成品,用肉眼的確只能看見三次元的瞬間,可是不可否認的,我們好像不是這麼狹隘。您可以感受到馬友友詮釋音樂的味道,您也可以捧著一只茶盌,似乎感受到宇宙就在您手中運轉著。

曾經有個故事說,在彩虹的另一端有個寶盒,有個小男孩花了一輩子的時間總算到了彩虹的另一端,打開寶盒一看,裡面竟然是空的。故事到此結束,有趣的部分就在這裡,原來真正吸引人的是通往彩虹一端的經歷。若今天小男孩用「小叮噹」的任意門 快速達到彩虹的另一端,那等他的就真的是一個空空的寶盒,但他是用生命去經歷、負責地走完所有的過程,空空的寶盒代表的是原來寶物在過程當中,早就一件一件地交給了男孩。

我深深覺得,美是無法造假的,每件作品都是有獨特的生命故事,其實沒有必要去掰一個故事拼湊上去。不知所云的一件成品,就算披著再美的外衣,終究是不知所云。 所以,由中國人對玉的審美,推衍到生活態度,這是大地賜予我們的禮物。

拉開生命的洪流來看,生命不就像一塊玉熟成的過成:被元素沁色、大地擠壓。原來,我們都是一塊獨一無二並且美麗的石頭──「Jade」。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