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青瓷創作過程:2020日本受賞作品《天青器》

您是否曾經站在一件喜歡的陶藝作品前面,想著:這麼漂亮的作品是怎麼被創作出來的? 多數人,都對一件藝術品的誕生過程非常好奇。
本篇文章快速導覽

今天我們就以㚕磬 2020 年在日本東海傳統工藝展入賞作品《天青器》為例,讓我們一步一步的來看,一塊泥土是如何燒製成漂亮的藝術品。這一次,我們記錄了創作過程,剪輯成 10 分鐘的影片,您可以單純欣賞完影片,或是搭配文字導覽,進而了解每個步驟的詳細介紹。透過這個導覽影片,您將會知道一件陶藝作品是怎麼創作出來的。

首度公開完整的青瓷創作流程。內容精彩,馬上開始吧!

配土與練土攪拌 (00:03)

每一種釉色,需要選擇相對搭配的土!為什麼要選土呢?用一個您可以了解的概念,就像水彩要用水彩紙、油畫要用油畫布一樣,㚕磬會自己調配出適合自己青瓷釉的陶土。配土,也是創作上第一要注意的重要事。在影片當中,我們用的是龍泉地區的兩種土與日本土做適當的混合、攪拌。

混土

不同的土按照一定的比例,投入練土機裡攪拌均勻,這個過程在古代是手工揉,而今日有機器可以幫忙,使用練土機重複操作四次以上,做到均質的效果。乾濕度與真空度達到我們要的狀態,就完成了。自己練土的好處是活性高,好揉、好做、製胚時的成功率也比較高、作品就會比較漂亮。

為什麼土可以拉出造型?

練土是有機生化反應,砂質太高的土是不能拉胚的,土胚要黏性夠才能塑型。有機質的土裡面富含微生物,他們會繁殖、菌化、崩解,之後產生了黏性才能拿來作陶。

一次配土的份量?

每次練土不會剛剛好只練這次要使用的量,通常一次會練80-100公斤備用。

練好的土沒用完,有時如果放置比較久,再打開要用的時候,整塊土胚的濕度不平均,因為除了表面水分蒸發之外,上層的水分往下沉,這樣土的活性降低,此時就必須經過手工揉土,再恢復它的彈性。

揉土 (00:53)

菊花揉,一種手工練土的方式,在揉壓的過程會出現形似菊花一瓣一瓣的樣子,反覆下壓、揉按的動作將土團中的空氣擠壓到表面,減少殘留在內部的空氣,幫助之後的燒窯更穩定,提高良率。

以這件天青器為例,需要20公斤的土才夠做這件作品,每一團4公斤的土會用到5團土,一塊一塊疊上去時,用力由上往下拍打,把裡面的空氣擠壓出來,不讓空氣包覆在土裡面!揉土的過程,因為會全身一起推揉,所以剛好當作拉胚前的筋骨暖身動作,這樣身體也比較不容易拉傷喔!

揉土

練好了土,就準備要開始進行拉胚塑型。塑型第一個要決定的就是開口,還是收口造型。

拉胚 (01:05)

拉胚是不是最熟悉,也是覺得最神奇的部分?簡單來說:將土團放在轆轤上,利用轆轤旋轉時的離心力,配合雙手的動作將土胚拉高、開洞、拉薄,形塑出想要的樣子。

從影片來看,這一件得獎作品,造型上寬下窄,除了要將 20 公斤的陶土推高之外,也要控制寬口在旋轉過程中的穩定性,讓柔軟的土不會因為離心力而變形。㚕磬喜歡嘗試各種好用的道具,可以看到影片中紅色、藍色或黃色的弧形片,都是從美國網站訂製的,使用起來比傳統的木片好用很多。

善用工具:

藝術家需要懂的如何去尋找好用的工具,學習更多的技法,這樣會讓創作的過程當中,多了更多不可思議的可能性。

靜置陰乾 (04:26)

依照天氣狀況一般是靜置 2-3天自然陰乾,但是如果是梅雨季、連續下雨、空氣中濕度高,有時候要等上一個禮拜。但天氣很熱,有時候隔天就會乾過頭、龜裂開來,做陶人有一句笑談「顧胚,比顧老婆還重要」就是這個原因。

學做陶,先學顧胚

維持土胚在一個好修整的濕度是一個經驗,以這件天青器為例,上面乾得比下面快,避免上半部乾過頭、下半部還潮濕,上半部就需要做一些保濕的措施、下半部要烘乾的處理,必須對濕度做很好的控管。

在靜置陰乾後的土胚大約收縮 10%,等全部乾燥到一個適合的程度,就可以開始修胚。只要顧胚顧得好,下一步驟的修胚,就會好做許多,成功率與作品線條的完整性將會大大提升!

修胚 – 確定作品造型線條 (04:40)

從影片來看,天青器這件作品修胚分兩個階段:濕修和乾修。前面階段作品還沒乾透的時候,㚕磬會利用金屬刮刀、刨片,將拉胚的痕跡修整掉,讓表面平滑,原本為了穩定重心特別留厚的底部這時將它修薄,整體線條雛型已經慢慢出來。

等到作品全乾,從影片上看,已經是偏白的硬土了,這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別看他硬梆梆的,一碰就碎!這一件作品,㚕磬會先計算出花瓣的角度以及高度,利用鉛筆在胚上面畫線條初稿。再用鎢鋼刀慢慢地刨出花苞細緻的造型與線條:整朵花苞的弧度、每一花瓣上揚的曲線、口沿如蓮花的滾邊。

修胚花瓣

有時候拍一拍、聽聽回音,聽出它的厚薄,天青器的韻味在細工中表現。經過數天,土胚的造型修整打磨完成,在底部簽名落款,就準備移入窯內,開始進行素燒。

素燒 (07:37)

㚕磬的作品,依照工法,都會經過 2~3 次的窯燒。第一次的進窯稱作「素燒」。這個步驟是將原本脆弱的作品土胚燒成紅磚的硬度。土胚經過火燒成磚的質地,就不易碎掉,泥胚才不會遇到水化掉。等待素燒完成的同時,開始配釉。

配釉與上釉 (07:54)

㚕磬的青瓷釉是使用數種天然原礦釉自己調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才需要前面第一個步驟〝配土〞,自己配出適合的土來用。從影片當中看到那厚厚的一本就知道,十幾年來的研究,一百多個成功配方都記載在這本武功秘笈當中。簡單來說,青瓷釉使用長石、石英、滑石等等天然礦物依照比例混和,和水調成完全天然的原礦釉水。

從影片上來看,就是將這些礦石原料粉,調水過篩之後,成為一種很像草莓優酪乳的質地。之後,上釉是用噴槍一層一層地將釉水噴在胚體上面。由於青瓷需要很厚的釉,所以這個部分得重複施作好幾次,經過【噴釉 -> 陰乾 -> 再噴釉…】的過程,原則上,會花三天做完上釉的步驟。

薄胎厚釉

上好釉之後,底部擦拭乾淨,即使是一般人很少查看的底部,我們都會仔細擦拭乾淨,留一圈乾淨漂亮的土胎。

燒窯、作品出窯 (09:58)

上釉完成後就可以進行第二次燒窯,燒這件天青器溫度控制在 1280度 orton con 9 還原燒氣氛,顧好窯,守著這些原則,就像每一個步驟踏實地做好。

四天之後,出窯…第二次出窯的尺寸大約又再縮小 10% 左右,看到它美麗的器型與溫潤的釉色,這一切就大功告成。

㚕磬 天青器

結論

一件傑出的作品,從配土到出窯,每一個步驟都是環環相扣,我始終相信:創作出好作品的捷徑,就是做好每一個細節!我想,這一件在日本得獎作品,並不只是說明這一件作品特別好,更是日本傳統工藝協會,已經對㚕磬青瓷創作的一個肯定,您說是吧?

對於陶藝創作, 還有其他想知道的嗎?歡迎留言與我們交流喔!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