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個青瓷與汝窯藝術的鑑賞要點

想要找到最完整的青瓷介紹(包括汝窯)鑑賞指南,那麼您一定會喜歡這篇文章。 㚕磬從實際的燒窯經驗,搭配近 20 年來對青瓷的研究,整理了 101 個青瓷特色、歷史與鑑賞重點與您分享!

可以直接從分類目錄的列表當中,找到您最感興趣的主題直接閱讀。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本篇文章快速導覽

釉色有哪些?

青瓷釉色多變,我們就針對宋代瓷器到清代,選出 11 個常見的釉色系統,一起來進入青瓷鑑賞的世界吧!

1、天青

㚕磬蓮花式溫碗

天青是汝窯最主要的釉色,源自於「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到故宮會發現,天青這個釉色除了汝窯之外,鈞窯系的作品也有出現天青的釉色,以最有名的汝窯天青來看,會看到他帶有淡藍色,以及一點灰色的質感。

青瓷家族中的天青釉,是㚕磬的得意釉色之一。

2、粉青

㚕磬汝窯天青茶碗

粉青釉主要是南宋的官窯釉色,粉青釉色一般來說都是施以厚釉,並且帶有強烈的玉質感。南宋的粉青釉色本身是透明的,因為厚釉的關係,將淡淡的青綠色堆疊出粉綠色的質感。除此之外,也有人將南宋的粉青釉,稱為「官釉」。

粉青釉這個釉色也是㚕磬表現最好的釉色之一

3、月白

㚕磬官窯青瓷粉青盤

月白,為宋代鈞窯的特色釉。由於鈞釉中帶有磷的元素,在還原氣氛底下,會讓鈞釉系統呈現偏藍的質感,月白釉是白釉帶有淡淡的藍色,就像皎潔的月亮一般的冷白釉色。

冷色的月白釉,帶給人靜觀時的高貴感。

4、砧青

㚕磬砧青作品

龍泉釉色的一種,砧青一詞源自於日本「砧青磁」 。砧青的顏色很特別,為淡淡的青色當中卻帶著一點藍色的感覺,是屬於南宋厚釉的系統,也是日本人很喜歡的青瓷釉色之一。日本人甚至把這樣的龍泉青瓷器稱作「砧手」。以現代語言來描述,砧青釉有點湖水藍的感覺。

5、豆青

豆青,屬於 龍泉窯 的釉色,直到清代的時候有比較顯著的發展,顧名思義.清代的豆青釉,青中帶點黃,釉面光澤感比較微弱。與宋代青瓷不同的是,清代豆青釉的青瓷器物,大多會在器物上浮雕各種線條,上釉燒之後,凹凸線條配合釉色深淺,呈現與宋代青瓷截然不同的表現方式。

6、梅子青

龍泉青瓷代表釉色,釉色翠綠有如青梅一般,所以稱作梅子青。同樣是龍泉系統,梅子青的釉色比豆青還要更綠一點,而且表面光澤感更強。

7、米色青瓷

米色青瓷

燒窯當中,還原氣氛不足的情況會使得青瓷釉中的氧化鐵還原不均,甚至偏氧化的氣氛,於是造就出釉色出現米黃色的現象。這個狀況跟我們熟悉的哥窯有點類似。獨特的米色青瓷在日本有些陶藝家特別拿出來研究,成為日本青瓷作家的特色之一。

8、青瓷釉裡紅

青瓷釉裡紅_鬱金香

紅色需要以氧化銅作為發色劑。陶藝家先將氧化銅畫在上釉前的胚體上面,再將青瓷釉均勻地塗在作品之上,燒好出窯之後,本來在青瓷釉下的氧化銅會呈現出紅色的絢彩。釉裡紅,會因為上面青瓷釉的不同,而出現從紅到紫的色調差別。

9、橄欖青

橄欖青主要是指北方耀州窯的顏色。現代人可能比較少機會看到橄欖的顏色,橄欖青的感覺,有一點像「梅乾菜」的顏色,青色中帶一點黃棕色。耀州窯橄欖青的釉色大多是透明感比較重的感覺,典型的傳世品,會在胚體上用刀雕刻出花卉的圖案,雕刻過的地方,就會產生顏色較重的橄欖青釉色。

10、影青

影青釉是青瓷家族當中,青色最淡的一支釉色,幾乎快接近透明釉了。她有著極淡雅素淨的淺綠色,在胚體上的暗雕花紋當中,藏有若隱若現的青色,也有人稱為隱青。

11、青白磁

青白磁源自於影青釉,現在已經屬於日本陶瓷類傳統工藝的一個類別。他的特色是重型不重釉,利用白瓷土塑造出線條具特色的造型,施以青白磁的釉色,有別於純透明的白瓷釉,青白磁多了淡淡的文人氣息。

青瓷的特徵

青瓷作品,除了釉色之外,還有很多細節藏在作品裡頭。

延伸閱讀:青瓷指南

㚕磬有容

12、開片

開片源自於青瓷釉與胎土熱脹冷縮的變化差異,而造成釉面物理性的開裂。原本是工藝上的瑕疵,但由於開片不影響青瓷器的使用,反而讓原本的青釉,多了更有層次的美感。

青瓷作品上的開片色澤會隨時間而變化,被使用過程中會沁入開片,或是從考古出土時發掘出來發現深埋在歲月中的痕跡,這讓青瓷器產生特有的莊重典雅氣息。

13、二次開片

青瓷剛出窯的時候,會進行第一次的開片,我們稱做一次開片。若是經過人為使用,或是天氣冷熱、濕度變化而非出窯時造成的開片,叫做二次開片。自古有一句「閒觀窯變神韻色,靜聽鈞瓷開片聲」,意思是說,若能在無意間聽到瓷器二次開片的清脆聲響,那真的人間美事、暢意人生。

14、金絲鐵線紋

講的是青瓷開片後,經過時間沁入開片的顏色,一開始主要形容的是哥窯青瓷的特色。哥窯器上的開片常出現又深又長的紋路,容易沁入比較深沉的顏色,甚至是黑色的,稱作鐵線;如果是二次開片或是比較細淺的開片紋,比較容易呈現茶黃色的顏色,即稱作金絲線。

大部分的哥窯青瓷,都會同時具備這兩種顏色的紋路,所以稱作金絲鐵線紋。

金絲鐵線紋

15、氣泡

青瓷釉層當中,如果用 50 倍放大鏡來看,會看到裡面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氣泡,這些氣泡就是構成青瓷溫潤感的主要原因。宋代青瓷的厚釉,是伴隨著裡頭有許多氣泡堆疊而成,豐富綿密的氣泡層,讓本來透明的青釉,因為光線的折射,而產生如古玉的色澤。

16、針孔

我們幾乎無法在真正的青瓷釉上找到沒有針孔的青瓷器,針孔的成因在於釉層中較大的氣泡,還沒完全飄散出去,在表面造成的痕跡。在古瓷賞析上,我們把針孔稱作「稯眼」,只要不影響作品的整體美觀性,稯眼在厚釉青瓷上是可以被接受的喔。

日本青瓷大師 若尾誠

針孔是青瓷的宿命

–日本青瓷大師 若尾 誠

17、支釘痕

北宋汝窯的特徵,但南宋官窯瓷器有的也有支釘痕。當時追求瓷器能夠像從波斯來的玻璃一樣整件器物都是光滑的質感,陶工致力降低器物表面沒有被釉藥覆蓋的面積,進而發明了支釘燒的技法。支釘可以小到如芝麻粒,支釘無法重複使用,所以宋代的窯廠都可以發現大量廢棄的支釘,成為科學考古的材料之一。

18、蚯蚓走泥紋

在厚釉的青瓷系統,胚體上釉後,本來含水的釉層,在窯室中升溫乾燥、水分蒸發過後,會出現如田地乾燥後裂開的痕跡,即稱蚯蚓走泥紋。隨著燒窯溫度上升,釉藥熔化後,成為液態的釉體再次填滿裂開的縫隙處。待作品燒好出窯,就會看到許多彎彎曲曲的線條,很像蚯蚓爬過泥土的痕跡,非常有趣。

蚯蚓走泥紋

19、液相分離釉

青瓷有一系列的天青或月白釉色,燒窯時,當釉水在高溫的時候,會產生兩種以上不能互溶的液體,狀態就像油跟水不互溶一樣。這樣的釉色使用高倍放大鏡來看,會看見釉層當中,白色的釉色當中,夾雜有許多較深天青色的絲線,但是若肉眼看整個器物,卻是淡淡的天青色。

液相分離也是讓青瓷充滿細微變化的特點之一。

20、還原燒

燒窯的時候,如果窯室中屬於缺氧的狀態,那要如何取得氧元素呢?燃燒過程中產生的一氧化碳會直接從釉藥與胚體當中抽取氧元素燃燒,這樣的化學變化我們稱做還原反應,也可以稱作還原燒。

青瓷系統所有釉色的「青」,都是釉當中的紅色氧化鐵,還原成青色氧化亞鐵而產生,所以青瓷釉一定是在還原燒的環境底下才能產生!

使用還原燒的茶具,讓茶湯更甘甜好喝。

21、墊燒

青瓷作品上釉之後,有別於滿釉支釘燒,底足沒上釉的地方,我會在底部放一塊土板墊在最下面保護胎足,這樣的做法稱作墊燒。這樣做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避免作品燒製過程收縮的時候,底部與耐燒棚板拉扯變形。

目前幾乎所有的陶瓷品都是用墊燒,露出的胎足色澤,也是欣賞的重點之一。

墊燒

22、母親瓷

中國是全世界最早實現高溫瓷的地區,而使用草木灰為釉的原始青瓷,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是中國最古老的高溫釉色。而青瓷的燒製在中國一直沒有停止過,歷經唐代越窯,最後達到最高峰的宋代官窯瓷器。青瓷對東方瓷器的影響巨大,甚至孕育出中華瓷器的文化審美觀,所以青瓷又稱為中國瓷器的母親瓷。

23、香灰胎

如果您看過青瓷的陶瓷破片,有沒有發現胎土的顏色是灰白色的,質感是偏石質的,與一般的白瓷土很銳利的感覺,完全不一樣。所以香灰胎說的除了顏色之外,更重要的是胎土的質感。汝窯使用的陶瓷土,是去鐵之後的土礦,保留了陶土當中的石英、雲母等其它礦石類物質。這些混合物,讓青瓷器的釉色,顯得變更有層次感。

香灰胎

24、紫口鐵足

如果青瓷作品的胎土,使用的是富含鐵、錳礦的原料,經過高溫燒,沒有上釉的胎足,會變成很深的棕黑色,我們稱作鐵足。另外,在器物口沿薄釉處,與釉色混合之後,也會出現深淺不一的黃棕色,稱作紫口。紫口鐵足之美搭配潤玉質感的粉青釉色,更襯托出青瓷的典雅莊重。

青韻冰裂茶盌_紫口鐵足

25、薄胎厚釉

在宋代之前,青瓷都是屬於流動性很強的薄釉。南宋陶工成功地改良配方,讓青瓷釉可以堆疊到很厚的質感,締造了青瓷新典範。從瓷片上可以看到,兩層厚釉中間夾著一個胚體,很像夾心餅乾。薄胎厚釉除了避免胚體過重之外,也是青瓷作品驚人卓越的工藝新里程。

薄胎厚釉

26、肉紅色口沿

拿起手上天青色的作品,在光線底下是不是常常會發現器物口沿薄釉處,好像有一抹淡粉色的光澤。這是汝窯和鈞窯天青特有的特色,我們看到的紅光不是釉的本身的顏色,是光線反射出來的光澤。這也是判斷您手上的天青釉作品是不是色料釉的重要依據。

27、人造鐵口

青瓷的鐵口是胎土含鐵、錳礦造成。現代有一些青瓷的器物,用的是瓷土,所以沒辦法產生鐵口,有的人會利用深色的色料直接畫在器物的口沿處,試圖製造鐵口的視感。人造鐵口色澤均勻,與燒製出來的鐵口感覺不同,很容易分辨。

28、鑲金口

定窯的器物,由於是覆燒,所以器物口沿沒有釉色包覆,摸起來會有粗糙的手感。有些貴重瓷器,出窯之後,會在口沿無釉處,依照尊貴程度,於口沿處包覆一圈利用黃金或是銅,美化作品的外觀。

另外,鑲金口也廣泛被使用在瓷器修復上,經典之作台北故宮館藏的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其瓶口就是包覆一圈銅保護著。

29、冰裂紋

原是開片的一種,當青瓷開片是呈斜切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層一層像冰塊一樣的紋路,我們稱做冰裂紋。冰裂紋原則上會出現在厚釉的系統,會顯得更多層次,是大多數人最喜歡的開片紋路之一。㚕磬將冰裂的現象擴大研究,研發出自己的一套冰裂釉系統。

「㚕磬冰裂釉」也是目前㚕磬陶藝創作的主要特色之一。

㚕磬冰裂釉

30、窯變

出窯的時候,如果作品出現非預期的視覺表現,並且成品是漂亮的,就稱做窯變。現在的窯比較小,氣流穩定,控制系統也相對成熟,所以出現窯變的機會已經少很多。

您知道嗎?現代人對窯變多是喜出望外,但古時候,窯變的作品通常會在第一時間被銷毀,以免被督陶官看見要求重複製作。若無法成功複製,陶工將會面臨殺頭的命運,非常恐怖。

31、鑲嵌

也稱作象嵌。將作品雕刻各種圖案之後,在凹槽處填入其他顏色的白色化妝土,然後在上面施以透明度高的青瓷釉,出窯就會看到青釉底下還有許多白色的花卉飛鳥的圖樣。高麗青瓷,常使用鑲嵌技巧,成為韓國青瓷主要的特色。鑲嵌技法後來從韓國傳到日本,在日本跳脫出青瓷的類別,成為日本陶瓷傳統工藝化妝土創作中獨立的類別之一。

32、刻花

青瓷系列有一些釉色是屬於比較透明、流動感強的釉色,如果在胚體上,用雕刻刀刻出許多花紋圖樣,就稱做刻花技法。這樣的作品,讓本來的青釉多了視覺的趣味與豐富性,龍泉青瓷一直都很常使用這樣的創作技法。

然而,刻花技法在玉質感強的粉青釉相對甚少使用,因為刻花的紋路會被粉青釉色整個遮住。

33、宋代審美

如果講到青瓷,一定會提到宋朝!

宋代是理學與道家並存共處的年代,理學家格物的觀察,開創了青瓷釉歷史上的高峰與新典範,道家的自然沖淡精神,讓青瓷美學推向了更加純粹的宇宙觀。所以現代的青瓷創作家,不能只是完成宋代仿古造型的複製,更希望能追求與恢復宋代的審美精神。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宋代的藝術發展,可謂極其鼎盛,康雍乾清三代盛世、盛唐繁華風來比,都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宋徽宗期間,繪師享受文官般的禮遇,取仕途徑再也不是呆版的四書五經,而多了自由的藝術想像。

34、青銅器的造型

南宋的粉青系列青瓷器,很多造型都源自於青銅器的造型。除了皇室棄銅器改瓷器的原因之外,粉青這個釉色,雖然顏色偏粉,但其觸覺手感與視覺美感都屬於莊重典雅的氣質,與古代青銅器的造型非常搭配。

35、兩條線、一層皮

這說明青瓷釉的最高審美原則。

兩條線代表器物造型線條,一層皮代表的是表面的釉色,從這句話可以知道,青瓷創作家花最大的精神將線條與釉色發揮到極致,而不是作品表面過多的裝飾與紋樣。

㚕磬青瓷汝窯

36、表面光澤

由於受到台北故宮博物院打光的影響,很多人誤以為青瓷表面的光澤是霧面的。您知道嗎?青瓷釉的玉潤質感是從釉層裡面透出來,所以青瓷表面會跟玉石一樣有寶石般的水潤光澤;如果是霧面,就會像石頭一樣呆重、毫無質感。

37、燒成溫度

從考古與現代實務的經驗,青瓷燒成溫度在攝氏 1230 ~ 1280 度之間。但是除了控溫技術成熟之外,青瓷的美,最主要還是來自於燒成時的氣氛控制,成功地造就厚釉的溫潤,這需要長時間的慢火焠煉。

而㚕磬的「粉潤青瓷」是燒到1280度,九號錐。

38、石灰鹼釉

宋代把本來的青瓷釉改良加入大量的長石,提高釉藥當中的鉀、鈉元素,與原來的石灰釉相比,鹼土族比率較高,所以稱作石灰鹼釉。石灰鹼釉與石灰釉最大的差別,就是高溫時具有黏稠性,不易流動,也因此樹立了宋代厚釉青瓷的典範。

㚕磬上青瓷汝窯釉

39、色料釉

青瓷的青,是由紅色氧化鐵還原成青色的氧化亞鐵而成。如果不是利用氧化鐵,而使用化工的綠色色料發色,一樣可以燒出青綠色的釉色,不過因為色料釉顏色單一的屬性,無法呈現出礦物釉所獨有的豐富層次與厚實韻味。

宋代五大窯

宋代創造青瓷新典範,官、汝、哥、定、鈞,大家朗朗上口。若您要進入青瓷的世界,一定不能不知道這五大窯系。

菊花式盤

40、官窯

南宋官窯,專門燒製宮中器物,顏色主要以粉青厚釉為主。馬未都先生甚至把南宋官窯的粉青釉色稱作「官釉」獨立出來討論。現在杭州的南宋官窯博物館,就是當時宋代老虎洞窯址,保留了大量的考古碎片以及龍窯的遺跡。

41、汝窯

北宋時期汝州燒製的「天青釉」,為宋徽宗指定宮中專用,所以也稱作汝官窯。汝窯燒製時間僅僅 20 餘年,所以汝窯的傳世品很少,窯址也一直是個謎,直到近代 20 世紀考古挖掘,陸續在寶豐縣清涼寺、汝州市張公巷與文廟發現應該是古代汝窯燒窯的遺址,還原部分文化史蹟。北宋滅亡,王室南遷之後,汝窯的技術也為南宋官窯打了良好的基礎。

42、哥窯

哥窯窯址一直是個謎,他的外觀很有特色,大多是白玉色的器物,表面有大量的開片,並且伴隨著金絲鐵線紋。哥窯大多是黑胎、出土的器物,與南宋官窯有很大的相似性,有人認為哥窯應該是當時宋代官窯所剔除的品項,所以有了官哥不分的說法。不過從現代青瓷美學來看,哥窯青瓷,已經單獨成為青瓷的特徵之一。

43、定窯

北宋汝窯之前主要的窯口。

創始於唐代,與您熟悉的青釉不同,定器大多是白色的,並且造型紋樣豐富,甚至有「劃花之冠」的美譽,覆燒為定窯碗主要的特色之一。定窯與後代的景德鎮高鋁質白瓷不同,使用含石質高的胎土做胚,所燒出來的白,多了一點渾厚的韻味。

45、鈞窯

鈞窯建立於北宋初年,歷經千年而不衰,是唯一五大窯當中現在還有在燒製的窯系。鈞釉青瓷的特色是流動感強、明顯的釉層液相分離,常常會伴隨著釉裡紅的出現,因為鈞窯的瓷器釉色奔放大膽,是青瓷工藝在宋代之後很大的創造與突破。

其他青瓷知名窯口

除了經典宋代五大窯之外,古代青瓷大家族,還有許多民窯系統,讓青瓷多了繽紛的變化性。

46、耀州窯

耀州窯是北方青瓷最具盛名的窯口。承接定窯刻花、劃花與印模的技巧,代表性的橄欖青釉色帶有透明感的質地,讓作品兼具活潑與幽玄的味道。

47、越窯

唐代青瓷的代表。常聽說的南青北白,說的就是越窯青瓷,也是茶聖陸羽最推崇的茶具釉色。另外,他還有一個很美的名字:秘色瓷,可見越窯青瓷在唐代有多珍貴了。越窯也是青瓷石灰釉系統當中最成熟的窯口,他已經能夠成熟控制釉的流動性,如果你想看完整的越窯青瓷茶具,可以到西安法門寺參觀。

48、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以豆青、梅子青見長,青瓷的顏色偏綠,跟鈞窯一樣,是至今還存在、歷史悠久的窯口。另外,龍泉青瓷在南宋曾經有一段時間作為貢瓷。現在的龍泉青瓷,造型變化豐富,成為中國當代青瓷最主要的形制之一。

49、明清兩代青瓷

明清兩代,以景德鎮白瓷為官窯,當時的青瓷幾乎被白瓷壓得喘不過氣來。明清兩代青瓷不斷地模仿白瓷製作的技法,但由於青瓷與白瓷的審美情緒完全不同,反而沒有發揮出青瓷該有的美感。以至於明清兩代的青瓷器,無法超越宋代青瓷。

明清兩代青瓷皆以龍泉青瓷為代表。

經典青瓷傳世品介紹

50、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蓮花溫碗已經變成現在台北故宮的代言人了!這個造型,在北宋時期是搭配執壺拿來溫酒用的,你可以在宋畫「文會圖」上,看到餐桌上有好幾個溫碗正在溫酒。

除此之外,故宮這一件天青色的溫碗是史料上記載這樣器型唯一的傳世品喔。

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51、北宋汝窯青瓷無紋水仙盆(圖中上)

水仙盆在台北故宮有四件,也是目前傳世青瓷,絕無僅有、唯一整件完全沒有開片的極品。這樣的特殊造型,沒有在宋畫中出現過,後人無法得知當時真正的功用是什麼。水仙盆的名字,其實是在1935年作品到倫敦展出時,以「水仙盆」命之,之後就沿用至今。

52、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圖右)

紙槌瓶的造型是從波斯傳來的。奉華二字,流傳故事版本很多,有人說是南宋高宗送給愛妃的瓷器,也有人認為是清朝乾隆刻上的。這件汝窯青瓷奉華紙槌瓶,原先的造型應有一個盤口,後來因為破損,口沿鑲了銅釦保護,因此延伸出南宋鳳耳瓶的造型。除此之外,這一件奉華紙槌瓶,一般被譽為台北故宮館藏天青紙槌瓶當中,造型最美的一件。

53、官窯菊花式盤(圖左下)

南宋官窯作品大量取材花卉的元素,幾何對稱的造型,搭配粉青釉色,呈現出凝鍊端莊的美感。從故宮藏品來看,此件31菊花瓣造型僅此一件;除此之外,開片冰裂錯落,使用過後沁入痕的痕跡有冰裂鱔血紋路,別緻好看。

故宮傳世品

54、法門寺秘色瓷

唐代越窯的精品,也有人說是「碧色瓷」。西元1987,陝西重修倒塌的法門寺佛塔,意外發現地底的地宮,出土大量文物精品,也包含了數十件唐代越窯青瓷精品,後人有幸目睹文獻中的秘色瓷是什麼釉色。

55、定窯白瓷嬰兒枕(圖上)

瓷枕源自隋唐,一開始是陪葬用的,後來改拿來作為中醫把脈用的脈枕。此件作品是由上下兩個模具壓模接合而成,再利用手工刻畫詳細紋路。整件作品釉色牙白,部分厚釉處可以看到帶一點點的青瓷黃綠色,堪稱是定瓷極具特色的作品之一。

56、北宋汝窯三足洗(圖下)

這是我很喜歡的一件汝窯作品。整件造型非常簡單,單純毫無紋飾的圓碟,加上三個簡化過後的短獸足,作品尺寸雖不大,但整體卻是非常端莊大器。很可惜此件作品台灣沒有,目前在北京故宮與倫敦大英博物館各有一件,有機會出國你一定要去看看。

57、哥窯青瓷魚耳爐(圖右)

此件造型源自商周青銅簋器,S型的線條,相當流暢,搭配兩個魚耳,會讓你覺得作品的重量在下端,視覺看起來相當穩重。開片的特色有你所熟悉的金絲鐵線文。

定窯白瓷嬰兒枕 北宋汝窯三足洗 哥窯青瓷魚耳爐

58、青瓷千鳥香爐(圖左)

現存於日本德川美術館的一件青瓷香爐,香爐主體是龍泉青瓷釉色,還覆上一個漆器製作的黑色蓋子,上面立著一隻回首的金足小鳥,相當逗趣可愛。相傳這個香爐有保護主人的神奇功用,輾轉流傳在織田信長、豐成秀吉到德川家康手中,日本戰國名將都非常鍾愛這個吉祥的香爐。

59、砧青瓷馬蝗絆(圖右)

據說是中國餽贈日本的茶碗。整件作品是龍泉青瓷釉色,原為平重盛所有,後來輾轉諸位大名,上面因為破損之後,有了六個金屬補丁,很像蝗蟲眼,故得此名。日本大多現存於博物館的青瓷多為龍泉系統,應該是跟當時中國外銷瓷有很大的關係。

青瓷千鳥香爐 砧青瓷馬蝗絆

60、龍泉青瓷鳳耳瓶

這一件是龍泉窯的頂級精品,直線條的瓶身、直頸與盤口,左右攀爬著 S 曲線的雙鳳耳,凝潤淡青龍泉粉青釉出色的表現,搭配得相當絕妙。南宋鳳耳瓶的造型前身就是北宋時期的紙槌瓶。故宮院藏類似造型的作品甚多,但唯有此件稱得上型釉合度、精美端莊。

61、鈞窯天青膽瓶

若提到膽瓶,故宮這一件鈞釉天青膽瓶可說是極致完美。微微外翻的長頸加上垂肚的流暢造型,膽瓶的線條就像母親懷孕的弧線,相當溫婉美妙。此件作品唇口鑲有銅釦,應當是破損後修繕遺留的痕跡。

鈞窯天青膽瓶

青瓷器製作成型法

62、拉胚

這應該是最常見的技法了。拉胚機又稱做轆轤,是陶藝界最偉大的發明,有了轆轤之後,加速了陶器製作的速度、良率以及作品大小。因為各地土質的關係,拉胚技法與工具都不大一樣。台灣與中國拉胚的時候,轉盤是逆時鐘轉的,而日本剛好顛倒,他們是順時鐘轉的喔!

拉胚-俯視

63、壓模

壓模也稱作印花技法,源自於木刻板印刷術。只要把設計好的圖案與紋樣刻在木製的模具上,將土餅拍在模具上,就可以壓出漂亮且固定的圖案。除了圖案以外,很多造型也是用壓模的方式,比如汝窯天青蓮花式溫碗的花瓣,古時候就是用壓模的方式拍製出來的喔!

64、手捏

單純用手捏製造型,是最古老、最直接的技法,但直到現代,這仍是最多人使用的技巧之一。利用手捏加上拍打,可以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造型,訓練有術者可以讓胎體捏到非常的薄。手捏法是入門門檻底但又能創化萬千的技法,從初學者到專業陶藝大師都能善用的成型技法。

手捏

65、注漿

注漿是現在拉胚之外,陶藝主要的成型技法之一。很多當代的青瓷藝術家,會使用石膏注漿成型來突破造型的限制,脫模之後的陶瓷土胚,再經過人工修整成更細緻的線條。利用注漿成型,可以做出極具現代設計感的青瓷作品。

66、盤泥條

把陶土搓成泥條狀,在一圈一圈的盤起來。這個手法跟手捏一樣,除了可以製作各種造型的作品之外,如果搭配拉胚一起的話,可以做出尺寸相當大的作品。女性陶藝家可以利用這個技法,突破嬌小的身材對於創作大件作品的侷限。

青瓷的歷史與軼事

67、南青北白

這裏說的是唐代南方越窯青瓷以及北方邢窯白瓷。兩大窯系名聲享譽天下,由於窯溫高,並且掌握還原氣氛的成熟技術,在唐朝大量出口瓷器到西域各地,豐富了絲路上的國際貿易,為大唐國庫賺進豐碩的收入。

68、官哥不分

有人認為青瓷系統中「哥窯」與「官窯」是同一個窯系。因為考古至今一直沒有找到哥窯遺址,但卻在官窯遺址找到許多類似哥窯的碎片,所以有人認為,哥窯作品應該是當時官窯督陶官揀選捨棄的作品。但官哥不分,並不是貶抑哥窯特色青瓷價值不如官窯的地位。

69、匣鉢

古時候因為全部都是用柴火當作燒窯的燃料,柴火燃燒過後的灰燼,會隨著氣流在窯室當中竄動。古人為了保護已經上釉的瓷器不被木灰污染,會用耐火泥製作出耐高溫的盒子將作品包覆,就可以保護作品不受木灰沾染。這些耐高溫的泥盒子-匣鉢是可以重複使用的。

70、龍窯

龍窯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大多搭蓋在江南地區順著山坡地勢往上蓋,猶如一條龍長長斜臥在山坡地上,故稱作龍窯。龍窯最大的特點是利用熱對流向上的原理,整個窯區可以一次燒大量的作品,據說古代龍窯可以一次燒達兩萬件作品之多。

龍窯

71、哥窯與弟窯

這是民間相傳兩兄弟的故事。哥窯就是我們常講的哥窯,而弟窯指的是用白胎燒的龍泉青瓷。這個故事源自明朝的鄉野軼事,明朝跟現代一樣,是一個瓷器收藏的高峰年代,古董商也會杜撰一些神奇故事,來增加哥窯青瓷的傳奇性。

72、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因為宋徽宗時期的汝窯天青釉,很多人認為這是徽宗的詞句。其實這句話源自後周世宗柴榮的詩,用來表現對柴窯作品的讚嘆之外,也是對創造和平盛世的內心期待。北宋汝窯帶點灰的天青釉,在宋徽宗看到之後,用此詩句來表現其美妙的釉色。

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

73、老虎洞官窯

為南宋脩內司官窯遺址,南宋的時候也稱作內窯。老虎洞官窯的作品,釉質特別細膩,有的人認為脩內司官窯作品,是南宋粉青釉藝術性最高的時代。從考古遺址發現,老虎洞窯燒製了 130 多年、橫跨宋元兩代,但由於並非民間用的大窯,所以傳世品相對比較少。

74、南宋官窯博物館

如果您到杭州,請務必到這間博物館參觀。位於市郊的南宋官窯博物館,就是老虎洞窯的遺址,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考古挖掘出來,珍貴的青瓷碎片,還能看到龍窯遺址。館內並有修復組合過後的青瓷器,是南宋青瓷愛好者的天堂。

75、杭州歷史博物館

人家說「一部陶瓷史,半部在杭州」。杭州是青瓷的發源地,座落在西湖畔的杭州歷史博物館,展示著各朝各代的青瓷系列作品。除此之外,整體建築物古色古香,裡頭的導覽也是相當用心且詳細,逛起來非常舒服。

杭州歷史博物館

76、Celadon

外國人稱青瓷不是照發音翻譯,而是稱作「雪拉冬」。由於龍泉青瓷大量外銷世界,法國人第一次被如此清澈像湖水一般的的青綠色瓷器所折服,正好當時巴黎劇場正上演這「牧羊女」,男主角的名字就是Celadon。法國人不記得青瓷的本名,就直接把這麼漂亮的青瓷稱作「Celadon」了。

77、貓食盆

乾隆曾在北宋汝窯無紋水仙盆下提過一句「便是訛傳猧食器」。他認為這個盆子不是餵狗(猧)用的食盆,應該是餵貓的,甚至還為盆子特製了金絲楠木底座。現在我們把水仙盆稱作貓食盆,也是跟著乾隆爺而來的有趣說法。

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

從清宮活計清檔的紀錄發現,乾隆皇帝將我們熟悉的水仙盆稱為貓食盆。
不但特別為它訂做精美底座,還要求景德鎮照樣仿燒。

78、瓷器接老底

這是做假古董的手法之一。古董瓷器鑑定常常是看胎足的胚,有些高仿瓷器會將老瓷器的破片底足接合在新作的瓷器底部,用來欺騙一些只看底足的鑑定儀器。

79、官搭民燒

宋代的青瓷各地窯口都有不同特色,只要燒得好的窯口,都可能會被宮廷指派燒宮中器物。據說汝窯就是如此,燒好的瓷器,必須先由督陶官揀選最上等的瓷器送到宮中,剩下的才可以拿出去賣,也因此拉抬民窯的地位價值、帶動了民窯的快速成長。

80、定窯有芒

定窯是在匣鉢裡面用覆燒的方式,所以造成每件作品的口沿都沒有釉。宋徽宗不喜歡這樣的瓷器,所以才說「定窯有芒不堪用」。現在有一些青瓷陶藝家,為了作品的視覺,還會特地將口沿的釉刮掉,反而產生一種獨特的美感。

定窯有芒

81、法門寺

位於西安的法門寺,一直是古代的佛教聖地,也稱為「真身寶塔」,建於東漢末年,因為年久失修倒塌,所以未受到文革破壞。到法門寺地宮除了欣賞唐代秘色瓷之外,還有佛祖舍利等等珍貴佛教文物,為世界重要文物遺產。

82、宋徽宗

中國第一名的藝術皇帝。宋徽宗除了奠定汝官窯的基礎之外,最重要的是,他開啟了皇家藝術典藏的傳統,影響元、明、清三代,算是故宮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長。除了瓷器之外,書法上他也創立了「瘦金體」,也成為金章宗模仿的對象。

瘦金體

83、素燒窯

南宋青瓷需要上很厚的釉,所以需要重複上釉,進窯素燒、再上釉、再素燒,可高達七次之多。我們可以在南宋龍窯附近,發現有一個小型的圓拱窯,就是專門拿來堆疊厚釉使用的素燒窯。宋代之後白瓷崛起,由於技法不同,專門堆疊厚釉的素燒窯也就沒再使用了。

84、大威德爵士

除了台北故宮之外,全世界擁有最多的青瓷器就屬英國大威德爵士的收藏。大威德爵士除了本身深入了解中國文化的精髓,他大量的瓷器收藏之外,還說了一口流利的中文,對於中國瓷器有著非常融會貫通的解釋。現在大威德爵士的收藏,已全數捐給大英博物館。

85、乾隆御製詩

瓷器上,乾隆只在青瓷上面刻有御製詩,他曾說「周尺為盈尺、宋瓷方是瓷」,可見乾隆爺認為宋瓷為瓷器的最高標準。2012 台北故宮曾舉辦「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大量展出乾隆皇帝喜愛的青瓷器。

得佳趣-乾隆皇帝的陶瓷品味

86、原始青瓷

中華文化在商周時期就出現原始瓷器。因為中國窯爐設計的關係,窯室都容易屬於偏還原氣氛的狀態,早期利用燒窯過後的木灰為釉,草木灰當中含有大量的質物鐵,有時在高溫環境底下會不經意出現青黃色。原始青瓷於時代上的文化意義大過藝術創作的意義,到博物館看到的時候,一般來說是不會喜歡的!

87、陸羽

愛喝茶的您,一定知道茶聖陸羽。一生修習禪學的陸羽,在喝茶當中體會到禪宗的奧秘,在青瓷茶具上,他認為南方的越窯青瓷勝過北方的邢窯白瓷,所以有了青瓷「類玉似冰」的說法。陸羽認為以青瓷盛茶湯,不僅增添視覺上綠漾的美感,品茶時的心境更能體悟玉潔冰清、心靈上靜謐的精神。

茶聖陸羽

茶聖陸羽

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

青瓷釉燒製的材料

88、氧化鐵

氧化鐵是青瓷會出現青色的主要原因。氧化鐵(Fe2O3)礦是紅色的,經由還原燒變成青色的氧化亞鐵(FeO),也是地球分布最廣的化合物。自古釉藥皆取材於大自然,一開始因為氧化鐵不經意地將陶瓷表面染青,這原是不經意的結果,後來經過陶工的技法不斷創新、演化,最終成就最美的青瓷釉。

89、紫金土

宋代以前,製瓷的土都不斷的往白色的調性邁進。南宋一反常態,利用含鐵錳礦很高的紫金土作爲胎土,燒出了紫口鐵足,再搭配厚潤的粉青釉色,讓南宋的官釉青瓷顯得更加端莊與穩重。但依我的實務經驗,若過分增加紫金土含量,會讓瓷器鐵口過分張揚,反而失去了青瓷的文風氣韻。

90、火照

古時候是沒有溫度計的。過去的陶工利用小片陶片沾釉進窯,燒到高溫的時候,用火夾把窯中的小陶片夾出,浸到水中看釉色成色,這個道具稱作火照。這樣測定窯火的方式,其實比現代溫度計還準確。現代有世界公訂的標準火照,稱作溫錐。所以目前現代燒窯,除了溫度計參考之外,也會加入溫錐來觀察窯內的氣氛。

火照

91、骨灰

骨灰中的磷元素,是燒製鈞窯、汝窯釉色很重要的元素之一。骨灰也是造成汝窯淡粉色光澤的主要原因。現代大多使用牛的骨骼或是動物的角來作為骨灰的材料。

92、窯汗

過去燒製大柴窯的時候,燃料的灰燼以及釉水當中比較容易揮發的材料,可能會黏在窯壁上。長時間以來就會累積厚厚一層,燒窯的時候,如果不小心滴落在作品上,有時候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據說過去鈞窯窯變釉的絢彩紫斑,一開始就是這樣產生的。

93、長石

長石礦是地表岩石含量最高的礦物,高達 60 %,也是宋代青瓷釉配方中,最主要的成分。宋代之後,改用長石替代石灰石作為釉漿的基底,提高了瓷釉當中的鹼性,也是石英的主要來源,稱為石灰鹼釉。長石提高了釉在高溫當中的黏著性,所以南宋成功燒製了厚釉青瓷。在創作時,部分青瓷釉配方有時長石甚至高達 83%,是㚕磬很常用的原料之一。

94、無灰不成釉

從原始青瓷到當代青瓷,只要是高溫釉,大自然的「灰」是個很重要的角色。草木灰可以提供鐵的成分,石灰可以作為釉當中主要的助熔劑,由於各地的草木灰與石灰成分不盡相同,所以也產生了各地不同瓷器的樣貌。

95、瑪瑙入釉

瑪瑙是石英的變體,化學式為 SiO2,所以也可以把瑪瑙當作石英看待。青瓷釉當中加入微量的石英,可以調整青瓷釉開片的狀態,讓開片變得比較細小,但對青瓷釉表面的質感影響不大。所以古書上說汝窯天青「瑪瑙入釉」,應只是為了標榜皇家不惜成本的意思。

當代主要青瓷創作

96、台灣的青瓷

台灣的青瓷作品,大多體現在青瓷茶具的創意上,線條也是豐富多變,每個陶藝家都有自己對於青瓷方面的詮釋。台灣的青瓷作品,有的會融入日式線條、青花彩繪等等。㚕磬的青瓷釉色主要是以粉青、天青釉為主,除了部分茶具之外,大多是偏較大型的創作。

玉鏡

97、中國的青瓷

由於龍泉窯還存在,中國的青瓷大多以龍泉系列釉色為主,是比較偏綠色調性的。釉色表面玻化程度比較高,而作品線條不少傳承明清時代的視覺美感,並加入現代的元素呈現。

中國的青瓷

98、日本的青瓷

青瓷在日本是完全不一樣的風格,他著重在極細緻的質感,釉面玻化程度大多介於台灣與中國之間。大多數的日本陶藝家喜歡在作品的口沿上刮釉,並且在開窯之後馬上將開片沁入紅褐色線條。

日本的青瓷

當代青瓷的藝術發展性

99、茶具

青瓷釉色優雅,很適合拿在手上把玩,加上每件青瓷作品上都會開片,隨著沁入茶色之後,會讓您手上的青瓷茶具變得更加古樸,更加令人愛不釋手。所以幾乎所有的青瓷陶藝家,茶具,都是他們很重要的表現作品之一。

菊式官釉粉青蓋碗茶具組

100、每日上手把玩

青瓷的美,是從出窯之後才開始慢慢養成,需要你與他不斷的觸摸、對話與感受。也許您一開始只是覺得青瓷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靜謐之美,但隨著每日一點點的接觸,有一天會發現,青瓷的美除了安靜之外,還會與作品產生一種渾厚的默契。

㚕磬作品

101、藝術品收藏

過去青瓷在美學歷史上,背負著沈重的文化包袱,一直沒有人敢去挑戰宋代的青瓷典範。而現代青瓷藝術的表現,已經來到如何利用青瓷釉的獨特美學來展現陶藝家的想法。陶藝家也不斷的嘗試青瓷在現代藝術的定位。

陶藝品當中,最具中國道家美學的青瓷,也陸續成為藝術品收藏的新寵之一。

我們是否還遺漏了什麼?

現在,想聽聽您的意見。

我們是否有遺漏了關於青瓷家族鑑賞的要點?或是您有沒有任何疑問想與我們討論的呢?

不管如何,請您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任何您的想法。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