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鑑賞的究極指南,從造型到釉色!

青瓷是陶瓷類別當中最具東方特色的類別之一,不管您對青瓷鑑賞是熟悉還是陌生,都一定要讀這一篇青瓷鑑賞指南,下次不管購買青瓷藝術品或是到故宮,相信您會有全新的見解!

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青瓷 、官窯、汝瓷」等等專有名詞…這一篇文章我想談談青瓷是什麼?青瓷為什麼能夠成為中華文化的代表瓷?

青瓷的特色、鑑賞標準也搭配了許多我在陶瓷創作上的實務經驗,相信在文章的導引之下,能以更宏觀的角度理解青瓷

本篇文章快速導覽

談青瓷鑑賞之前,先來談談日常大家熟悉的白瓷

白瓷,也就是目前大家飲食生活使用頻率最高的瓷器,所以大家常常認為「瓷土」就是白色的土。

舉例來說,從現代生活中吃飯中大同瓷器的瓷碗,或是之前連鎖咖啡店的內用馬克杯,當然也有高價的國外品牌,如:麥森瓷、wegewood 等等。

始於元代,歷經明清兩代延續,直到現代的白色陶瓷器,上面繪有各種圖案,可能是由高價的畫家手繪或是平價的 logo、可愛圖案,成為目前大家對於瓷器的第一印象。簡單來講,把瓷器當成一張白色的畫布,讓一件陶瓷器除了實用的功能上,還多了畫面觀賞的效果,就是我們熟悉的白瓷。

 

白瓷

(諸多釉色系統的統稱)

青瓷

(一種釉色系統)

英文名ChinaCaladon
胚土瓷土,偏石質的胚土陶土,含鋁量高的高嶺土
釉色透明釉,含鐵量低的釉草木灰,含鐵量高的釉料
審美裝飾技法,注重繪畫情境意境質感,注重釉色質感

再來談談釉的原料

青瓷是一種釉色的系統,所以我們先從釉原料起源來探討。首先,先想像一下自己是古代的陶藝工作者,若要在一件陶藝作品上面上色,最簡單的方式是什麼?

就地取材

每次燒窯後,留下最多用不到的東西是:燒柴之後,燃燒室裡頭,剩下的一大堆木灰。
所以把這些用不到的木灰加上水調和,再混合一點黏土之後,就變成了最早期的釉料,可以塗抹在陶藝的土胚上,中國古代的陶藝工作者,就地取材的結果,發現經過這樣處理過後的陶瓷品,經過高溫窯燒(1,200 度 C 以上)之後,可以讓原本粗糙的土質表面,變成像玻璃般的光滑質感,而且還帶點青綠色,增加了實用性與美觀性。

而這個青綠色,就是青瓷釉的前身。學術界稱作「原始青瓷」。所以,當我們用很生活化的方式去思考過去陶工的做事方式,是不是發現,其實沒有那麼神秘呢?原始青瓷的出現,滿足了中國人對於大自然最具生命力的顏色追求之審美情緒,隨著每個朝代一點一滴的累積經驗與新發現,不斷推陳出新。 

到了宋朝,在最會唸書的文人皇帝帶領之下,燒窯技術的成熟,總算把青瓷釉推上了歷史上的高峰。而青磁釉的原料配方,除了灰之外,還要加入一些天然的元素,如:長石礦、瑪瑙(石英石)與滑石粉等等…也因為如此,從單純只有青綠色光滑的原始青瓷,到了現在我們熟悉的汝窯天青、官窯粉青或鈞窯月白等等如玉一般的經典釉色。

所以,到底青瓷是什麼呢?

最早的青瓷可以追溯到夏商朝代,早期的青瓷的「青」,嚴格上來說,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大自然普遍存在的鐵元素不經意地將瓷器染上淡淡的青色,所以廣義來說,可以說是中國陶瓷系統最龐大的家族。簡單而言,青瓷的基本,是一種利用植物灰當中的「鐵」元素,經過燒窯的過程當中,窯內空間缺氧燃燒的狀態,氧化鐵還原成「青綠色」氧化亞鐵的結果,

經果幾千年的升級改造,我們現在主要談的「青瓷」,還是以宋代的官窯瓷器做為審美的標準。

著名的有唐代的越窯、北宋汝窯、南宋官窯與、龍泉窯…等窯系青瓷。青瓷的紋路(弦紋、水波紋、布紋、窗格紋、冰裂紋…)

簡單聊一下北宋汝窯天青瓷器(汝瓷)

汝窯青瓷水仙盆

汝窯青瓷天青釉 水仙盆

窯址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的汝窯,產燒的瓷器器形端整大方,釉色滋潤瑩澈,在眾多青瓷窯中脫穎而出,成為宮廷指定的瓷器。汝窯瓷器的釉色風格特別,它藍中帶綠,又微微閃現著淡粉帶紫色的光澤。和宋朝的耀州窯、南宋官窯、龍泉青瓷截然不同。

自從明清以來,即深受鑑賞家所注意。無論是「天青色」、「雨過天青」或「淡青色」,都不足以形容實品的溫潤典雅。同樣的,汝窯瓷器的品級,無論是釉表帶開片或是完美得一點紋路也沒有,它在鑑賞家的心目中,始終是獨領風騷,足以視為青瓷的典範。

延伸閱讀:什麼是汝瓷的鑑賞心法?

汝窯瓷器上重要的淡粉色光澤

汝窯瓷器上除了天青色之外,還有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是很多人沒有去提到的,就是他的淡粉紫色光澤。這個光澤不是釉本身的顏色,而是反射出來的光澤。下次看到汝瓷,別忘了找一下這個特徵喔!

南宋官窯青瓷(官釉)略談

仿南宋官窯花式洗 / 粉青釉

仿南宋官窯花式洗 / 粉青釉

歷代都有「官窯」,但一般我們現在所講的官窯瓷器(官釉),大多是以南宋的官窯系統的「粉青釉」為話題的共通性。宋代的官窯瓷器的釉色,因為釉水配方大突破,窯工發明了石灰鹼釉的系統,讓以前偏玻璃光、透明,且流動性較高的青瓷釉,可以呈現出如玉一般的質感,而且釉色更加溫潤。

宋瓷在客觀因素上,燒窯的技術與釉水突破,主觀上有了皇室本身高素質的文人氣質,完成了最具中華文化的官窯瓷器的典範。在故宮看到很多宋代的青瓷傳世品,會發現南宋的官窯瓷器,造型大多取自青銅器的造型,並且使用深色的胎土,讓本身溫雅的粉青釉色,多了端莊穩重的氣息。

什麼是「石灰鹼釉」?

宋代的窯工使用大量長石,替代部分的石灰石。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提高了釉水在高溫的黏稠度,也因此可以上很厚很厚的厚釉。釉層只要厚度夠,本來薄釉是偏透明的,會因為厚釉產生如凝脂一般的質感,自然像古玉一樣溫潤了。

龍泉青瓷的特徵?

砧青瓷鬥茶碗

砧青瓷鬥茶碗

龍泉青瓷是青瓷大家族中,唯一到現在還存在的超級老窯系,他自古以來是屬於民窯的系統,但在諸多民窯當中,龍泉青瓷在南宋有一段時期有燒給皇室使用,釉色當然也略高其他民窯系統一籌。

從故宮的傳世品來看,南宋時期的龍泉青瓷,釉色還是比較偏向官窯瓷器的韻味:厚釉、光澤溫潤且造型典雅。有一點比較不一樣的就是,畢竟民窯的系統比較活潑,龍泉系統的官釉,釉色的調性,是比較具有青春氣息的,也因此,後代漸漸演變出梅子青的甜美且青澀的釉色,與傳統官釉的典雅莊重分庭抗禮。

早期龍泉青瓷的釉色,玻化程度高,受到景德鎮的影響,重胎不重釉,大多在造型或視覺上面著墨。但這幾年,隨著中華文化的崛起,龍泉青瓷的創作也漸漸恢復過宋代時期的溫雅質感,造型也越來越簡潔大器。

延伸閱讀:青瓷的開片賞析

青瓷的外型特徵

線條 – 型

利用俐落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瓷器的完美的黃金視覺比率,就是現代的極簡設計。

釉色 – 色

看似單一的釉色,堆疊超過 3mm 的厚度,若拿 25x 放大鏡觀察,會看到厚厚的釉層當中,裏頭充滿許多細節(大小氣泡、顏色層次或開片等等…),因為這些細節,讓青瓷釉百看不厭

韻味 – 質

除了技術之外,中華文化的藝術精髓就是作品的氣韻。藝術家藉由欣賞各種不同的藝術類別,融合出一種自己的獨到韻味,體現在作品之中。

如何鑑賞青瓷?

乾隆皇帝一句御製詩提到:「周尺為盈尺,宋瓷方是瓷」代表中華文化工藝類四大天王分別為:商代青銅、漢代玉雕、宋代青瓷與明代家具。在乾隆皇帝的眼中,他認為宋代青瓷為最具中華文化的代表瓷。

由於青瓷的特性與道家的悠遠與自然沖淡的審美有關,所以由內到外從整體性來切入,已經成為鑑賞青瓷的一種基本概念。套一句行話來說「兩條線、一層皮」,恰恰完整說出了青瓷作品中,線條與釉色的搭配。因為青瓷不像彩瓷一般,上面並沒有許多「具象」的圖案與裝飾,與中國的山水畫一樣,大量運用減法哲學,將許多對於人、事、物的情感,整合在線條、釉色與整體氣質上面。

有點像是唐代的詩,巧妙的定義許多文字規則,卻能夠用簡短得幾句話,描寫出心中無限澎湃的情感。接下來,在更仔細地為您拆解「鑑賞青瓷」這三大環節的核心:

  • 簡約俐落的線條
  • 如玉溫潤的釉色
  • 充滿生活品味的藝術氣質

延伸閱讀:如何看懂陶藝

1. 簡約線條

相信透過前面的暖身,您已經大略知道青瓷作品造型的設計根本原則,從故宮的幾件傳世精品來看,例如:「北宋汝窯青瓷蓮華式溫碗」、「南宋官窯菊花盤」或「南宋官窯膽瓶」

您一定很想知道,該如何欣賞這些典藏品?還有他們到底漂亮在哪裡?從這三件作品來看,請先看一下,有沒有什麼共通點?

  • 沒有銳利的線條
  • 大量的曲線
  • 不斷重複的幾何視覺
  • 取材自大自然的元素

這三件青瓷器物,都是取材自自然界的造型,蓮花的元素、菊花的多瓣還有水滴狀的造型延伸,宋代經過唐代的狂喜與民族文化融合之後,沈澱出一種對於自然界的事物極深的觀察,然後去蕪存菁成生活器物的線條。這個時代具備了道家抱陰守陽的宇宙觀,理性與感性的完美結合。
除此之外,現代設計美學發現,重複一樣的幾何造型線條,能夠讓人有一種安定的美感。

2. 凝練釉色

南宋葵花式碗

南宋官窯葵花式碗

以簡約的線條為基礎,根據造型的不同,配上合適的青瓷釉色,就完成了「兩條線、一層皮」的審美標準。此時要注意的是,漂亮的青瓷作品,釉色與造型的搭配,其實是有一定的規範在裡面。汝窯的天青或官窯的粉青,都有一個固定的審美核心在裡面,這部分跟社會、經濟還有文化有很深的關係。 

德之玉

有沒有發現,自己對於古玉、玉鐲或玉飾,好像天生就會懂一點?
中國人和歐美人士不一樣,天生就特別懂得欣賞〝質感〞這件事。

我們特別注重「圓」的意象–週而復始、再生與循環,所以對於時間的概念與西方人不同,學習等待的美學,與西方人追求瞬時的璀璨與精工不同。而青瓷釉剛好滿足了我們對於玉質感的追求以及陶瓷溫潤的手感。

回想一下,是不是有摸過一些木頭質感的大桌子,尤其是長年經過使用的阿公級厚實大茶桌,他上面很多使用過的歲月痕跡,特別是在主人常坐的位子上,明顯可以看到一個區塊的木紋質地特別溫潤油亮,甚至刮痕都不會覺得突兀,這是長時間經過雙手不經意的接觸所造成的凝練之美。

相信您肯定也看過,貼皮或是現代系統板的仿木紋,並無法產生這種歲月之美,因為他本身不具有生命變化性,隨著使用,只有產生大量的刮痕,最後只能淘汰了。

回到青瓷的釉色,因為天然礦物與植物灰產生的釉質,他本身的顏色,不管是偏綠或是偏藍的青色,都是利用窯火與時間淬鍊而成的溫潤顏色。這是利用天然礦物與植物灰顯色最珍貴之處:

相信您一定知道,這種青瓷色調是用調色盤調不出來,化學的調色劑能夠調出各種顏色,但調不出質感、層次與厚度。

3. 藝術氣質

粉青三元盤 青瓷

粉青三元盤 / 㚕磬創作

其實每一種藝術類別都有他自己獨特的藝術氣質,這個氣質,源自於當地的文化。所以當瞭解了青瓷的起源,就能夠用這個規則來欣賞青瓷他自己獨特的藝術韻味。

青瓷的氣質是活潑中帶有沈穩、端莊中帶有質樸。不像嬌滴滴大家閨秀般的彩瓷,也不像自然原生的日本瓷器的粗獷。他有他的特殊韻味,也有發展的侷限性,所以我們要開始欣賞青瓷,還是得看一件作品,是否符合青瓷的審美規則。

您可能聽過青瓷上的許多專有名詞,包括:紫口鐵足雨過天青或是金絲鐵線紋等等青瓷的現象,這一些都是展現青瓷藝術氣質的特徵。

紫口鐵足

讓南宋粉青的釉色,多了沈穩的氣息。

雨過天青

從釉色中,看見對於美好未來的嚮往。

金絲鐵線

從釉色中不完美的缺陷,發展出不完美中的完美形式。

所以當我們體會到青瓷的藝術氣質,就能夠懂慢慢得如何鑑賞青瓷,甚至創作青瓷作品,陶藝家就能夠知道該用什麼樣的表現形式,讓作品與釉色互相呼應搭配。

現代的青瓷作品,不管鑑賞或是創作,唯有不斷積累與認識我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底蘊,從文物與文學當中,整合出一套完整的體驗,這樣才是最快且最紮實的路徑。因為所有的藝術,都有他的傳承性,要不然都只是譁眾取寵而已。

青瓷在台灣

在台北故宮這十幾年來對於宋代文化的推廣,形象文物大使已漸漸從熟知的「翠玉白菜」轉變成「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台北故宮大概也出版了幾十本陶瓷專刊介紹,不知道您是否也有購買,不過我覺得裡頭的文字偏重考據,「啃」起來相對辛苦,實在不利於一般人閱讀。

仿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㚕磬除了青瓷藝術創作外,也不斷探索與整合中華文化的共通性

㚕磬以陶藝創作,利用青瓷釉色(我們熟悉的汝瓷、南宋官窯或是鈞窯)與現代㚕磬冰裂釉作為根基。藉由許多不同的主題與內容,吸引對「古董文化」、「生活陶」與「藝術收藏」有興趣的朋友,一起為中華文化傳承與創新做一點努力。

所以成立了「㚕磬窯」這個品牌,除了在實體的藝廊展示之外,也在創作之餘把這十幾年來的歷程,用文字與影像的方式表達與記錄下來,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淬煉,逐漸集結成一套完整的藝術賞析系統。

在技術方面,十多年前,我幾乎有一年的時間,每個禮拜都會找一整天浸泡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我會帶著自己燒好的青瓷釉色試片、釉色配方表與小件作品,跟故宮的傳世青瓷作品(比如:北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南宋官窯青瓷菊花盤等等…)

放在同樣的燈光環境底下比對作品的感覺,然後在現場馬上更改手上的青瓷釉色配方比例,以便回到工作室再做細微的修正。

在當代陶藝創作之外,我们首次推出北宋汝窯與南宋官窯的文物高端仿製禮品(仿汝窯溫碗、仿汝窯水仙盤、仿汝窯紙槌瓶、仿官窯青瓷菱花式洗等)就獲得台北故宮博物院的青睞。

我認為,故宮屬於世界一級博物館,陶瓷方面的文物禮品若只有一般量產瓷,實在是非常可惜,也難登大雅之堂。

與您一起談青瓷

創作是一輩子的事,只有在作品上面不斷地精進與熟成,才不會辜負許多支持我的收藏家、認同我的粉絲們以及歷史文化對㚕磬的期待。

如果您想要更加認識青瓷藝術,重新對於品味與收藏多一點了解,我相信,面對面談話是最好的方式,誠摯地邀請您,可以來一趟㚕磬窯,面對面來一場藝術精彩暢談。

㚕磬青瓷作品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