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十年來,由於工業化的發展,窯的設計也隨著科技進步有了極大的突破,大多數的陶藝家已經能夠用很熟稔的技術來控制窯溫與還原的升降曲線,但由於每個陶藝家都有自己的獨特釉水配方,所以嘗試出合適的燒窯曲線,搭配適當的釉水配方是每個陶藝家得花一輩子去研究的功課。在科技發展、知識普及之後,陶藝的發展若能夠繼續傳承文化的高度,汲取數千年不斷的美學滋養,停止神話創作的工具,回到作品本質上面,也許,陶藝也沒那麼難了。

據說,曾經一場森林大火,燒結了巨獸踩在泥土上的腳印。

這原本遇水則化的泥腳印,大火後,變成了一個不漏水的小水窪。從此,泥土與火的情緣,結晶了中華文化5千年舉世聞名的陶瓷技藝。而陶瓷的誕生,正是最早人類開始懂得無中生有的「煉金術」。

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懂得利用挖坑續熱保溫,利用地形做出來的坑窯,並且能夠燒出薄如蛋殼的彩繪陶瓷,陶瓷的產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從最早的撿拾自然素材,變成順從自由意志產生的實用造型,生活品質大大提升。隨著農耕與陶瓷的進步,飽足的生活,祖先們開始懂的去改善「窯」的結構,從順著地勢而挖的坑窯,改進成穴窯、設計煙囪對流,到了東漢,中國人已經能夠利用五行相生相剋的概念,改進窯的設計,一舉將窯溫拉高到1300度以上,產能與質量大大提升,除了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之外,也將陶瓷更拉高到了藝術品味的高度。

所以我常說,窯是陶藝的子宮。

漢朝開始,高溫的實現,讓這孕育陶藝的子宮已完全成熟,此後,各朝各代,民間都不斷的改進窯的設計,這是一段漫長的過程,例如:宋代之後江南依山而建的龍窯,利用對流,解決了窯室熱散溢的問題,降低了柴薪的成本,這個概念也被日本擷取做成他們的登窯,到了現代,因為燃料取得的改變,我們開始利用燃燒瓦斯與電能作為新的燒窯元素。

什麼窯難度比較高?是不是柴窯燒才比較好呢?

這是我很常被問到的問題,一般來說,我們應該思考,要燒什麼樣的作品,以青瓷來說,過去只有燒柴的柴窯,為了避免燃燒後的柴灰污染窯室內的作品的釉色,所以每件作品都比須裝在一種叫做「匣鉢」的盒子裡頭做隔絕,但是現在已經有瓦斯與電瓦斯窯,所以若不是為了要極大產量,只要是上釉的作品,除非是古老鄉下老窯廠,正常來說,並不會使用傳統的柴燒窯,燒窯的技術,是隨著時代不斷進步、改善與突破,就好像宋代燒青瓷所使用的龍窯,是使用當代最新的系統,並不是使用過去的坑窯或是穴窯來燒製陶瓷。若現在說,要用古代的柴窯才能燒出好作品,這真是一種極大的誤導。

每一種窯都有其特殊的窯性,柴窯、瓦斯窯與電窯,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我們如何利用窯這個「工具」,發揮其優點,改善其缺點,善用這個工具,燒製出當代的特色,並且流芳百世的作品,才是一個陶藝家最重要的事情。燒陶瓷的窯很神秘、神奇,但千萬不要神話他!

近幾十年來,由於工業化的發展,窯的設計也隨著科技進步有了極大的突破,大多數的陶藝家已經能夠用很熟稔的技術來控制窯溫與還原的升降曲線,但由於每個陶藝家都有自己的獨特釉水配方,所以嘗試出合適的燒窯曲線,搭配適當的釉水配方是每個陶藝家得花一輩子去研究的功課。在科技發展、知識普及之後,陶藝的發展若能夠繼續傳承文化的高度,汲取數千年不斷的美學滋養,停止神話創作的工具,回到作品本質上面,也許,陶藝也沒那麼難了。

因為,陶藝這門煉金術,我們已經親近他好幾輩子了!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