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不要落入斜槓式的收藏 !

喜歡藝術,您可以不必像大收藏家一樣廣為收購,但即便是一個小陶杯,除了表層的技術之外,我們也要很清楚地去探究、感受與體會作品深處傳遞出:與自心的情感共振。有了這樣認知,慢慢培養基本能力之後,您也能夠信任自己的感受,判斷出一件作品的層次高低。

為什麼想要收藏

收藏,是一種生活調劑,不管是郵票、小玩意或是藝術品,收藏的行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有趣!不過在這之前若有了健康的收藏概念,或許我們在選擇上,會更加成熟。

之前聽到「 斜槓青年」這個詞,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的時候,還搞不大清楚是什麼意思,上網簡單爬文了之後,真讓我打從心裡佩服網路新世代,那詞彙創造力真是一日千里呀~大抵來說,斜槓青年是指一位年輕人擁有很多『頭銜』,利用鍵盤上的「/」斜槓符號做為分隔,例如:有的人在自我介紹上寫「□□師/○○家/◇◇教練」,看起來似乎是個全才能人呢。

了解斜槓青年的定義之後,突然有感而發的想到:會不會有人的藝術收藏也是「 斜槓 」式的呢?我有一位朋友 Jason,他很喜歡藝術品,也常常到處看展覽、聽音樂會或參加茶會,幾乎每個月都可以在 FB 或是 IG 看到他參加活動分享的照片,看著Jason 的打卡或是跟藝術家合照、簡短地寫著他新入手的作品,知道他的近況也蠻快樂的。

還記得有一天下午出窯了許多作品,其中有一件陶杯:天青的釉色、口沿帶著淡淡的紫光,不僅沉穩且伴有青春的氣息,高圈足露出丹寧胎色,握在手上有沉甸甸的穩重感,好像將窯火蓄積的溫暖熱度,藉由掌心傳遞到全身的血脈,真的是一件難得的精品,我自己也愛不釋手。

就恰巧那天晚上,Jason 到我們工作室喝茶聊天~聊到剛出窯的新作品,Jason 從「我口中」聽到那個陶杯時,他二話不說就講「這件我要了」,「你得讓我知道你 “為什麼” 喜歡?」我反問Jason。

㚕磬窯 個人杯

我會這樣問是因為,Jason 最常跟我分享的是他收購的陶瓷品,有茶具、盤子或是插花的陶作等各種樣式,其中也有之前流行的柴燒、青瓷釉或甚至是日本的陶藝品。每每 Jason 津津有味地說著每個作品的來歷時,我會拿起那件陶藝品,輕輕捧在手心、惦惦它的重量或摸摸表面的質感,然後跟他討論些問題,比如說「你為什麼想買這件作品?」、「你喜歡這件的哪個地方呢?」我最常問的是「這件作品給你什麼樣的感覺呀?」

Jason的回答不外乎是「這個很難燒!」「這件很貴的!」或是「最近很流行這樣的樣式!」。有時候我會覺得很可惜,是否他已經陷入了一種「斜槓式的收藏漩渦」當中?

喜歡藝術絕對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僅僅在藝術的表面技巧做認知,並無法真正讓一件藝術品發揮它該有的價值。有些人誤以為,海量的收藏,就可以增加自己對於藝術的了解…其實,盲目追求收藏的「 斜槓 」,或所謂的多元,那您很有可能會在了解藝術的這條路上多繞很大一圈!

因為,「斜槓」是結果、不是原因。

我喜歡從生活的根本規律來探討收藏藝術的原因,比如說,如果您喜歡陶瓷藝術,也會接觸到文學與音樂而喜歡文學與音樂,也對心理學領域產生相當程度的好奇,然後進入自我探索的浩瀚之中。

一旦探索的深度到達了根本規律的層面,您將體會到:表面上看似不相干的類別,其實裏層是盤根錯節有一套網絡存在的。當屬於自己的網絡建構出來之後,將會非常清楚知道:“為什麼” 您想收藏這一件陶瓷作品。 

我們可以用冰山來比喻「要先有 95% 在海平面下的深厚根基,才有漂浮在海面上的那 5% 冰山頂端」。

收藏行為真正的內涵與深度

一位成功的收藏家,除了他本身要有一定的經濟水準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並非表面上的有錢亂買或是跟風追名牌,一般所看到的各種收藏品頭銜只是 5% 的表象罷了,真正的內涵在於:底層那 95% 的藝術涵養的深度!

喜歡藝術,您可以不必像大收藏家一樣廣為收購,但是需要明白,即便是一個小陶杯,除了表層的技術之外,我們也要很清楚地去探究、感受與體會作品深處傳遞出:與自心的情感共振。有了這樣認知,慢慢培養基本能力之後,您也能夠信任自己的感受,判斷出一件作品的層次高低。

就從今天起,拿起手上的一個杯子,感受他傳遞出來的感覺,每天這樣做,養成習慣之後~再用這樣的感覺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或是讀一本書,您會成為「真正」令人佩服的「斜槓」鑑賞家。

當您準備好了,只要是好作品,即便只是一件,都勝過 收藏 10 件只收在櫃子裡的作品。

加入㚕磬窯官方LINE帳號
探索藝術家的迷人世界

分享:

Facebook
LinkedIn